澎湖|城前鮮蚵YA又讚,澎湖新地標爆紅多人朝聖

澎湖城前鮮蚵這座牡蠣新地標的社區意象裝置藝術落成,公開亮相了,在澎湖花火節前夕爆紅;這是澎湖緩慢持續有推和進行的一鄉一特色,到澎湖旅遊在各縣鄉道上,都能看到部分鄉鎮在路口、村口設立當地特產的地標。

有的村莊特色地標很可愛,當然也有突兀衝突之美,城前鮮蚵這一座在城前海邊,巨大的牡蠣娃娃像豎立在城前社區基座上,考驗著各位的審美觀,也是種台灣美學藝術啦((笑));觀賞與收集澎湖各式特色地標,也要認識和了解它們的由來、意思喔。

澎湖城前牡蠣新地標01
 


/FOLLOW ME/
FacebookInstagram
廣告是維護網站收入來源之一,如您不介意,可關閉對本站的廣告封鎖,期許未來可以帶給您更好的網站速度與內容,謝謝。


澎湖花火節前夕兩天,爭議有點大的可愛嘛還是恐怖嘛的城前牡蠣精,這,原來是有正反面各有一隻「牡蠣媽媽、牡蠣寶寶」,這天從吉貝返程回馬公時也來拍一下、欣賞一下,在鋒面來臨前、變天前夕的天空自帶點橘紅夕陽,首圖 Cherry 我有加點夕陽濾鏡,似乎好像也沒那麼醜不可言((笑)).

城前鮮蚵 牡蠣地標在哪裡

城前鮮蚵牡蠣地標在哪裡,怎麼去,Google Map 可設定「候鳥潮間帶民宿」,即可導航到;這個澎湖新地標就在城前海邊,也就是在候鳥潮間帶民宿前。

途中會行經講美OK公園,可順遊講美長髮公主,講美龍德宮,這是全澎湖唯一主祀玉皇三公主的廟宇;這裡美食餐點小吃有清峰海鮮、回家炸粿

澎湖城前牡蠣新地標02

認識城前村

城前村位處白沙鄉之西南側;因荷蘭人據澎時曾在清峰海鮮此聚落前築一座城池,因而得名,昔日中屯島尚未建造永安、中正兩座橋樑時,白沙鄉對外聯絡,都得經由「城前村」乘渡船至馬公市西衞里或後窟潭。

城前村北、東連講美村,南毗鄰澎湖內海,西南隔澎湖內海與大倉嶼遙相望;清‧地方自治隸屬澎湖廳瓦銅澳管轄,稱為「城前社」,清末晚期亦稱「城前鄉」。

日據時期:隸屬頂山澳務署瓦硐澳管轄仍稱「城前鄉」,明治四十二年(1909)隸屬大赤崁支廳管轄,延用「城前鄉」,大正九年(1920)街庄改正,成為白沙庄內大字單位「城前」。光復後,澎湖縣政府於民國三十五年(1946)成立,將其納入白沙鄉管轄,稱為「城前村」,民國三十九年(1950)與鎮海聚落合併更名為「鎮城村」,民國九十二年(2003)從鎮海分出,獨立為「城前村」迄今。

 

(以上為網路看到之城前歷史資訊)

據友人說,以前還有一個城後村;其實也對,一座城堡有城前,當然也會有城後,只是這城後村,後來併入講美村了。

澎湖城前牡蠣新地標03

城前牡蠣地標的由來

謝謝城前村理事長幫忙!

據城前村前村長介紹:城前牡蠣約 60年代引進這片海域養殖,這片海域乾淨又無污染,內海風浪適中,很適合牡蠣的成長;靠天氣潮水養牡蠣、將牡蠣創作出各式蚵仔料理等都是城前養殖蚵農的日常,牡蠣從小與生活緊密接觸著,養活村莊家家戶戶。

代代相傳,久而久之村民對於牡蠣也有難以割捨之情,藉由這次白沙鄉鄉公所要做社區代表作物之際,就將牡蠣列為城前村的意象。

澎湖城前牡蠣新地標04

城前牡蠣地標美學與爭議

這座牡蠣裝置藝術有著正反面的立體樣貌,牡蠣媽媽、牡蠣寶寶共用一座牡蠣殼立面,牡蠣媽媽白白亮亮、豐腴狀態,頂著一頭白捲髮,微笑一手比讚、一雙手比YA,引起網友偌大迴響,有人說像陳菊寶寶、像花媽,還有人說像白髮牡蠣精、嚇死人的美學……

就單看上半部的牡蠣裝置,Cherry 我個人是覺得牡蠣寶寶比較可愛、耐看,很像嬰兒寶寶戴帽子,而另一面就……無語了;可惜的是既然都要花錢請設計、做這一座不小的地標,那個立座為什麼不好好設計安排呢,還有那個文字和魚塗鴉,就幾種風格硬要塞一起,到底是設計者有問題還是審稿的人有問題啊?!就設計面和美學面,都不融洽也不對啊。

另外城前這片海域也不是觀光碼頭,既無載客船班出航,也無觀光休閒漁業遊程在這,總有種為了敷衍應事的收尾,還是覺得可惜了。

城前村海域美景

夏天平靜如鏡的海域,就算是東北季風襲來時,城前村這片海域的海浪也不會有巨大波滔駭浪;這裡是孕育牡蠣的好所在,退潮之際,可見碩大的蚵棚架與出海作業的養蚵人,靜靜的在岸邊碼頭賞景、放空也是旅途中愜意之處,這樣在傍晚夕陽時,更是觀落日晚霞的景點之一。

澎湖城前牡蠣新地標05
澎湖城前牡蠣新地標06
澎湖城前牡蠣新地標07

 
Cherry
Cherry

用攝影、文字打造的攝文旅食空間;喜好自然、原鄉、有故事的旅遊,一個不愛受約制的射手女,就是喜歡旅遊、美食、活動,用攝影記錄所見、用文字撰寫所聽,同是愛好者的你,歡喜來作伙同樂。